点击排行
2018-2019年重庆市在校中学生非医疗目的使用精神活性物质情况抽样调查课题圆满结题
发表时间:2019-12-06 11:48:11 点击量:93

重庆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于 2012 年、2014 年、2016年分别对重庆的11个区/县(云阳、酉阳、涪陵、永川、綦江、渝中、北碚、江津、大足、奉节、秀山),6万余名在校中学生开展了非医疗目的使用精神活性物质情况抽样调查研究,逐渐形成了较完整的监测体系,反映出重庆市青少年物质滥用的总体情况。2018年12月,重庆中心再次开展为期两年一次的“2018-2019年重庆市在校中学生非医疗目的使用精神活性物质抽样调查”课题研究,并联合市禁毒办、市教委在渝中区、北碚区、江津区、大足区、奉节县、秀山县6地的57所学校,对2万名在校中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经过问卷录入、资料整理分析及撰写报告工作,2019年12月5日,结题会议如期召开。

重庆市药品监督管理局、重庆市禁毒办、重庆市教委、中山大学、重庆医科大学、重庆市药物滥用防治协会、重庆市中小学卫生保健所的领导和专家,以及重庆市各参与课题调研的区/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分管领导参加了会议。会议由重庆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唐晓红主任主持。

重庆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药物滥用监测科赵蕾科长和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项目组负责人卢次勇教授分别做了“2018-2019年重庆市在校中学生非医疗目的使用精神活性物质情况抽样调查”项目完成情况介绍和本次课题研究的结题报告(讨论稿)。参会的领导、专家及研究人员对项目报告进行了审阅、讨论,并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最后,重庆市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生产监管处杨成钢稽查员对会议进行了总结。他首先感谢禁毒部门、教育部门、科研机构的大力支持以及各区/县相关单位的通力协作,并指出:青少年精神活性物质物质滥用如今已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一个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在校中学生药物滥用监测调查项目体现了依法监测的需要,意义非常重大。中学生药物滥用的监测是一个连续的、长期的工作,为特殊药品的监管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并要求监测中心进一步完善课题研究报告,充分运用研究结果,为相关部门行政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页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