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品不良反应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正常使用化妆品所引起的皮肤及其附属器的病变,以及人体局部或全身性的损害。开展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一方面能够指导消费者科学选择和安全使用化妆品,另一方面能够提高监督抽检、日常检查等工作的靶向性,进一步提升化妆品质量安全风险预警能力。现就我市2019年化妆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情况通报如下:
一、监测体系基本情况
目前我市已建立起由市监测中心、区县监测部门和监测哨点组成的三级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体系,监测哨点达到426家,覆盖全部区县,以医疗卫生机构为主,也包括部分化妆品生产经营单位。另有重医附一院、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重医永川医院、市六院、市九院、黔江中心医院等7家医疗机构为我市首批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评价基地,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二、报告总体情况
2019年全市共收到《化妆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4701份,其中严重报告4份,其余均为一般报告。与2018年度的报告数相比,增长了6.94%。报告来源以医疗卫生机构为主,共有4093份,占87.07%;其次是经营企业,共有343份;个人256份;生产企业2份。
三、报告患者(消费者)以女性和20~50岁年龄段为主
2019年收集的化妆品不良反应报告中,男性268例,占5.70%;女性4433例,占94.30%。患者(消费者)年龄集中发生在20~50岁年龄段,占总人数的58.90%。
四、报告涉及化妆品以非特殊用途化妆品为主
2019年收集的化妆品不良反应报告中,共涉及4801个产品。使用非特殊用途化妆品的共有4136例,占涉及产品总数的86.15%。其中,护肤类占绝大多数,共有3509例,其次为美容修饰类和发用类。香水类最少,仅有12例。其他为未进行二级分类的非特殊用途化妆品21例。
使用特殊用途化妆品的共有665例,占涉及产品总数的13.85%,排名前三的分别为防晒类、染发类和祛斑类。
2019年化妆品不良反应报告的产品来源首次从以商场为主转变为以网购为主,网购占比为32.72%。
六、主要不良反应表现为化妆品接触性皮炎
2019年收集的化妆品不良反应报告中,初步诊断主要是以化妆品接触性皮炎为主,有4119例次,占比84.58%;其次是化妆品光感性皮炎,有194例次。
不良反应主要发生部位为面部,共有4031例次,占比79.09%,其次为头皮和颈部。主要皮损形态为红斑、丘疹、水肿和鳞屑。自觉症状主要是瘙痒、灼热感、紧绷感。
需要提醒消费者的是,若发生疑似化妆品不良反应的皮肤症状,应立即停止使用该化妆品,并携带使用过的化妆品及外包装,及时到医院就诊,并配合医生上报化妆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
点击查看/下载全文:2019年重庆市化妆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情况通报.pdf